郭氏夫妇被害后,张作霖命令将郭氏夫妇的尸体运回奉天,在小河沿体育场曝尸三日示众,并将遗体拍成照片各处张贴,传示东三省各市、各县,惩一儆百。当时小河沿围观群众数以千计。
郭氏夫妇死后,因父母、弟弟和继子逃难在外,遗体由亲友代为装棺,暂厝于小东门外珠林寺。“九一八”事变后,其家属才把郭氏夫妇安葬在家乡附近。1948年,由其继子郭鸿志移葬于沈阳东陵区七间房墓地。
张学良对郭松龄夫妇的死很是惋惜。1926年,张学良给饶汉祥的信中说:“良与茂宸共事七年,谊同骨肉,其去冬举事鲁莽……良事前不能察防,事败不能援手。回忆前尘,曷极方事之殷,良惟自愧。”后来,每当张学良遇到难办的事,就感叹说:“有茂宸在,哪用我为这份难?”1981年,“九一八”事变50周年之际,张学良回顾往事仍扼腕长叹说:“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这是张学良对郭松龄军事才能的一种充分肯定,也是对良师益友郭松龄的深切缅怀。
1925年12月,郭松龄、韩淑秀夫妻惨遭“曝尸”之辱。
当年就是这两张照片被张作霖贴遍东三省。张作霖总算没有做得太绝,派人洗净了郭松龄夫妇身上的血迹,换上了一身新衣服,曝尸处用席子围上。
提起郭松龄,不了解历史的人对他知之甚少,但老沈阳人却都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郭鬼子”。
“郭鬼子”是砾松龄的绰号,在东北讲武堂任战术教官时,由于他鬼主意多,为人机灵,学员们就给他起了这个绰号。
郭松龄是奉系历史上唯一大规模武装反对张作霖的人。受张家大恩的郭松龄为何发动反奉战争?其说不一,甚至连最了解他的张学良在郭松龄被捕之后也想当面问问他。
那么郭松龄反奉为何会失败?
第一,郭松龄发动叛乱依仗的是张学良直属的第三军团,数量多达7万人。不过这7万精锐虽然都是砾松龄带出来的,但说到底还是老张家的军队,吃的是张家的饭,所以很多人根本就不愿意跟着他叛乱。郭松龄反叛过程中,主和和主战两派分歧一直很大,所以当张学良用飞机在巨流河撒传单的时候,很多人就脱离了郭松龄,回到了张学良的身边,很大程度上瓦解了郭松龄的叛乱势力。
第二,郭松龄的势力虽然不小,7万精锐攻势很猛,但张作霖盘踞东北十几年,根深蒂固,实力比郭松龄大得多,之所以初期被郭松龄压着打,只是被郭松龄的突然叛乱打蒙了。张作霖几个把兄弟还有十几万军队,仅仅张作相在黑龙江就有5万多人。此外,张作霖物资充足,拥有补给优势。而由于郭松龄反叛仓促,所以物资供给不上,在大雪天里叛军穿着单衣和张作霖的军队作战,所以吃了大亏。当吴俊升率领骑兵偷袭了郭松龄的仓库后,郭松龄叛军士气遭到沉重打击,军队纷纷作鸟兽散。等到东北各地援军赶来,形势已经完全逆转,郭松龄败局已定。
第三,郭松龄是个莽夫,只懂军事,不懂政治,郭松龄反奉动了日本的利益。最初日本想拉拢郭松龄,让郭松龄满足他们开出的条件,郭松龄和日本一拍即合,所以敢带兵造饭。不过让郭松龄没有想到的是,由于郭松龄攻势太猛,张作霖顶不住,被迫向日本开出了更高的条件,使得日本毁约,出兵帮助张作霖平叛,导致郭松龄兵败。不过平定叛乱后,张作霖立马就反悔,说什么也不承认当初许诺的条件,所以才有了后来日军炸死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