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军事动态 > 正文

郭松龄反奉多少兵力 郭松龄坏在老婆手里

来源:作者:时间:2018-06-16 11:21:02点击:

  张作霖一生崇信三国时的关公,凡事忠义当先,对离经叛道、忘恩负义的人深恶痛绝。所以,在郭松龄已被处决后,,他还令人把他剁去双脚,在小河沿曝尸三日,并将其惨象拍成照片分发东三省全境,可见张作霖气愤到了什么程度。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zf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张作霖与郭松龄等人留影)

  对比之下,张学良对郭松龄可谓仁至义尽。郭松龄不义,张学良却没有不仁。他自始至终没说过郭松龄坏话。即使在郭起兵反叛形势利好,公开通电指责张学良的情况下,张学良也是忍而不发。据传,郭死之后,张学良还曾来到郭家,给郭松龄的父母跪下并流着泪说:“对不起,我没有保护好郭大哥”。令郭的一家感动不已。

  郭松龄在东三省讲武堂任战术教官时结识张学良,自此命运开始改变。时年郭松龄36岁,张学良19岁,二人由师生而兄弟。张学良曾这样评述他与郭松龄关系的开始:“学良有动于衷,又奇公学识,有罗为己用之意”。

  在长达七年的合作中,郭松龄的职务扶摇直上。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共事与合作曾使奉系集团内部多人羡慕不已,也为外人传为美谈。张学良曾经公开说过:“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郭松龄相貌冷峻,不苟言笑,性格偏激,张大帅并不怎么喜欢他。据东北军的老人回忆:“郭氏为人刚愎自用,作风跋扈专断,不为张作霖所重,独赖张学良多方向其父讲好话,终于使郭得以畅行其意志。”

  儿子与自己看不上的人气味相投,张作霖只能“爱屋及乌”。在张作霖眼中,郭松龄就等同于儿子张学良,提拔他,就是扶持张学良。这些细节,在电视剧《少帅》中都有比较详细的展示。

  事实上,郭松龄并不是高尚到一身正气、心底无私,是为了一心报国,而不得不与张家父子兵戎相见。在“大义”、“道德”的旗号下,郭松龄有着自己的狭隘私欲和个人野心。

  他曾向人道出过自己的真实想法:“此次举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再不能中止。我已经42岁,这样的病躯,也许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张上将军(张作霖)痛改前非而下台的话,请学良君到日本去留学三、四年,在此期间,自己的经纶抱负实现一部分之后,愿将位置让给学良君,自己下野,度过闲云野鹤的安静余生。这不是假意,而是真情。”

  郭开出的条件很明确,张作霖下野,张学良出洋,自己在东北施展抱负。把老张家的东北变成他老郭家的。至于说三四年后让位张学良,那是属于天真儿童才会相信的许诺了。

  郭松龄的叛逆举动,让张学良内心矛盾重重,他对于郭松龄的行动有不理解,也有同情。但要让他把抢口对准自己的父亲,这是他绝对做不到的。

  (剧照)

  在郭松龄被杀之后,张学良还坚持说:“郭茂宸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若由我处理,应让其出国深造,以后再为东北地方之用。”直到西安事变时,他每遇不顺仍会说:“如郭茂宸在,就不会这么困难了!”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