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军事动态 > 正文

国民党五大主力排名 国民党十大王牌军有哪些

来源:作者:时间:2017-06-07 16:27:19点击:

   国民檔五大主力排名:

  都很厉害,旗鼓相当所以被称为“五大主力”按战斗力的排名。

  1、第五军(军长邱清泉)兵力:三万余人。它是历民檔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解放战争——逢五不战、谈五色变。第五军最出名的炽长是杜聿明。

  2、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兵力:实际兵力仍为三万多。曾有“抗日铁军”的称号,荣获国民zf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

  3、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兵力:三万余之众。武器装备美、日。(内战时新编的士兵少数有日军武器)被美军称之为“名门”、“天下第一军”。

  4、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兵力:近四万之众。武器精良但由于新六军出自新一军,屈居第三。被称为“主力之主力”。

  5、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胡链)兵力:编制现代化,主要装备精中之精,有中型战车20余辆),榴弹炮营、重迫击炮连、架桥工兵连,兵力将近三万。整编第十一师本来是五大主力最后一名,但是配上胡链就不一定了。

  五大主力在内战中的战绩不提也罢,这五大主力真正扬名是在抗日战场上立在奇功。称为“五大主力”不足为过。

  除孙立人外其余四位将军都是天子门生,邱清泉黄埔二期、张灵甫黄埔四期、胡链黄埔四期、廖耀湘黄埔六期。

  最后五大主力在各个战场相继被歼,五位将领“张灵甫被击毙_邱清泉自尽_廖耀湘被生俘_孙立人去台湾后沦为阶下囚_胡链算是幸运的最后官至一级上将。

  国民檔十大王牌军:

  第一名:整编74军,编制:3个整旅(师)

  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多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国民檔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牌部队王必成部.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15万主力部队围攻,而且牙齿也蹦松了,而这时候的整编74师早已不是抗战时的那个74军了。双方损失接近1:1。比起另外“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第二名:新编第6军,编制:3个整旅(师)

  印缅远征驻印军主力。抗战中国装备最好的两个军之一(另1个是新1军)。新6军的骨干班底为原属第5军的新编22师和原属18军的14师(参加了罗店血战),新22师在编入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力,昆仑关的胜利也有新22师的汗马功劳。42年底,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当时隶属于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鲜血的滇缅公路。作为驻印军的主力,新6军异域扬威,在第一次滇缅作战失败后,几经曲折与磨难,在印度的蓝姆伽重获新生,在异国土地上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威、军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赞扬,新6军成为首批进驻南京的部队。1946年远赴东北,进东北后所向无敌,多次以一个团大败东野一个军,威远堡门进攻击败3纵,沙岭防守完胜4纵,沙后所大败2纵4师。

  第三名:整编第5军,编制:3个整旅(师)

  第5军是历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华装甲军,其下辖的200师更是中国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zf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46年进攻苏北解放区,参加徐州以西扫荡作战,重创豫皖苏部队,5军主攻连续攻克濮阳、大名等重要城市,给解放军根据地造成了重大损失,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附近时被解放军包围,困守40多天。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39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击和迂回(如豫东战役战役解黄百韬之围),在平原和村落多采用正面攻击,中央突破。第一次印缅战役同古保卫战“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最终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的传世经典。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