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了还当上了厂里的技术科长。

在才艺方面,他也毫不逊色。刚被下放时,留着一头长发,活脱脱一副艺术家的气质。他的绘画水平也十分精湛。

如此多才多艺的他,有太多的职业可以选择,可最终,他却选择了天文……
不是都说天文不好考吗?有股倔劲的他一定要考。而没想到,他真的考上了!
大学里照样成绩优异,
毕业后,又派去荷兰,做了两年访问学者,
之后,日本国立天文台聘他做客座教授,
他还用业余时间创作油画《富士山》,至今仍被悬挂在该校的大厅里。
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1984年,他开始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主持完成了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
成了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一流科学家,得到了全世界天文界的青睐,可就在如此辉煌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毅然舍弃高薪,决定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而那时他一年的工资,仅仅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许多人都说他傻,可他自己心里明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正在进行,全世界先进国家的科学家们,都希望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前,能建造出新一代的射电“大望远镜”,以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代表中国参会的他,激动地对身边的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就他这一句话,便开启了一段22年,仰望星空的浪漫冒险!

想制造射电“大望远镜”?那可是上十亿的经费,90年代的中国哪有这样的条件?
那时,核心技术遭遇封锁、关键材料需要攻关,想建一个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