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南仁东为什么不是院士 南仁东的妻子儿女图片

来源:作者:时间:2018-04-09 21:46:52点击:

        痛心的是,属于他的中科院院士,如今,刚刚进行到提名完成。

        而更痛心的是,他去世的消息,竟无人问津,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整个朋友圈、微博,微信上,铺天盖地竟都是李晨求婚范冰冰。

        

 

        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肯定心里也没有渴求过,能有多少人能知道他、记得他。

        可我们却不应该觉得,这就是理所应当啊。

        一个民族,正是有像他这样,仰望星空的人,我们的民族才能有希望。

        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有些人的伟大,无需用"院士"证明,因为苍天有眼,大众有心!他永远闭上了眼睛,却为祖国,全人类,打开了另一只天眼。

        英雄已落幕,但却不该被遗忘,今天就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一个伟大的名字:南仁东!

        “天眼”成了南仁东倾注心血的孩子。

        他不再有时间打牌、唱歌,甚至东北人的“唠嗑”也扔了。他说话越来越开门见山,没事找他“唠嗑”的人,片刻就会被打发走。

        审核“天眼”方案时,不懂岩土工程的南仁东,用了1个月时间埋头学习,对每一张图纸都仔细审核、反复计算。

        即使到了70岁,他还在往工地上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的邢成辉,曾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撞见南仁东。为了一个地铆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放下筷子就跑去工地,生怕技术人员的测量出了问题。

        一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中国天眼一周岁——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图)

 

        群山之中的FAST工程(2016年9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天眼”,看似一口“大锅”,却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南仁东病逝消息传来,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场:“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狂”: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对他而言,中国需要这样一个望远镜,他扛起这个责任,就有了一种使命感。”

        狂者进取。

        “天眼”曾是一个大胆到有些突兀的计划。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口径500米的中国“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