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遗案。他说在光绪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派人送来的。”
溥仪在回忆录中指名道姓指出了袁世凯的名字。那么,我们要问了,袁世凯有什么理由要害死光绪帝呢?
因为袁世凯害怕慈禧太后死后,光绪帝掌了权会报复他。
由于在戊戌变法的时候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帝,光绪帝在瀛台被囚禁的时候,多次大骂袁世凯。并且,光绪帝把袁世凯的“袁”贴在箭的靶心上,用箭射它。可见光绪帝非常痛恨袁世凯出卖了他。
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说是棱绪在死的前一晚,袁世凯给光绪皇帝敬献了一碗参汤。光绪喝了这碗参汤之后就喊肚子疼,接着第二天就驾崩了。
这种说法,有鼻子有眼,那么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应该说袁世凯没有这个条件。
按照清宫的规定,给皇帝进贡食品饮料之类的物品,都必须要交到内务府。
内务府有专门的人员来接收这些东西,而且在皇帝服用之前,要用膳牌银牌去试这个食物,看看有没有毒。
如果说袁世凯送来的参汤有砒霜,银牌试毒时会变色,是很容易就会发现的。所以说袁世凯的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但是,又有人说了,光绪死于1908年,这个时候也许袁世凯已经找到了其他更有效而又不会被发现的毒药。
那么这个猜测成立吗?
清朝的皇帝用膳前,是有太监要尝膳的。尝膳太监先吃一下,看看这个东西是不是有毒,没有问题才能送给皇帝吃。
而且作为袁世凯当时的地位,他也没有资格给皇帝进贡食品。
所以这个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如果袁世凯毒死光绪皇帝不成立,那么又是谁做的呢?
3、李莲英怕慈禧死后光绪清算自己
最有嫌疑的第三个人是李莲英。
最有力的证据是一个叫德龄的女官的说法,德龄的父亲是当时清王朝外交官裕庚。
德龄曾在法国巴黎留学,光绪27年归国后被慈禧太后选中,通晓外文知悉礼仪的德龄姐妹俩,被慈禧召入宫中留作贴身侍从女官。
德龄成为紫禁城八位女官之一,当时人们尊她为德龄公主。德龄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女海归。
清王朝覆灭后,德龄写过关于光绪皇帝的回忆录《瀛台泣血记》,在这本书里,她写过这样一段话:
“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他暗自着急起来。
他想,与其等光绪掌了权来和自己算账,不如自己先下手的好。经过几度的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
看看这段话,分明是说,是李莲英毒死了光绪帝。
李莲英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光绪帝被软禁在瀛台期间,李莲英受到慈禧太后的吩咐,对光绪帝百般刁难。
李莲英甚至对光绪帝的一日三餐都不能按时准备,常常把上顿的剩菜摆在下顿的桌上。这样日积月累,弄得光绪帝严重营养不良。
李莲英是慈禧的宠监,替慈禧太后对光绪做了太多坏事,李莲英为了保全自己日后不会被光绪清算,所以先下手为强毒死了光绪是非常合理的。
因为,反正他的所作所为都可以打着慈禧太后的御旨,之所以选择在慈禧太后也行将就木的时候下手,是最合适的时机,因为这样没有人可以怀疑和制裁他。
4、崔玉贵为了保命毒死了光绪
崔玉贵是慈禧跟前的首领太监,也是深得慈禧宠幸。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在逃跑前命崔玉贵将珍妃从软禁之地北三所提出来,然后扔到井里。
珍妃是棱绪帝的爱妃,而崔玉贵是杀害珍妃的刽子手,崔玉贵自知,如果光绪帝亲政,他是逃不过一刀的。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慈禧和光绪毕竟是同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家人,尽管有矛盾,为大清基业考虑,互相不会太过分。但是,对这些手下的太监就不一样了。
自保是人的本能,崔玉贵和李莲英为了保全自己,干出杀人的勾当是最有可能的,他们是最大的嫌疑人。
光绪皇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这毫无疑问。究竟下毒人是谁,不管是人们猜测的慈禧或是袁世凯,最终让光绪皇帝喝下毒药的,肯定是李莲英或者是崔玉贵这样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