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明星娱乐 > 正文

走近巨匠丨“话剧皇帝”金山拜师“上海皇帝”杜月笙

来源:本站作者:时间:2024-05-21 17:13:49点击:
走近巨匠丨“话剧皇帝”金山拜师“上海皇帝”杜月笙

原标题:走近巨匠丨“话剧皇帝”金山拜师“上海皇帝”杜月笙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金山被誉为“话剧皇帝”,他饰演的《夜半歌声》中的宋丹萍,《风暴》中的的施洋大律师,和话剧《屈原》中的屈原,都是中国电影话剧史上不朽的人物形象。

青年时期的金山

金山(1911年-1982年),原名赵默,祖籍湖南沅陵,清光绪年间父亲赵锦文定居苏州,金山即生于此地。 金山还在两个多月的襁褓中,父亲就撒手人寰。金山饱受继父的欺凌,少年时便毅然离家流浪。1928年,17岁的金山来上海十里洋扬闯世界,当过苦力,当过兵,当过报社校对,还在剧社里演过文明戏,并学诗,学画……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檔,成为隐蔽战线上的职业革.命者,直接接受周恩来、潘汉年的领导。金山具有演员天赋,1933年他加入了反帝大同盟和上海左翼剧联,开始在夏衍、于伶的指导下,步入演艺生涯。他和赵丹等朋友创建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过话剧《娜拉》和《钦差大臣》。当年上海公演易卜生的话剧《娜拉》,金山有幸饰演剧中主角、放高利贷为主业的格洛克斯泰,当即获得好评,继之主演电影《夜半歌声》中的宋丹萍,竟是一炮打响,被誉为影剧两栖的大明星。宋丹萍几乎成为金山的代名词。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为了宣传中国全面抗战,金山在武汉奉周恩来副主席之命,组成中国救亡剧团,去南洋向华侨演出短剧,宣传抗日,募集捐款,救济国难灾民,历时五年,1942年2月回到重庆。后主演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中的屈原,大段的《雷电颂》声震山城,演出效果极好,久违了的“宋丹萍”又出世了。《屈原》的公演,意在全力回击国民檔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不几日即遭特务们封杀,进步的名演员时遭迫害。金山在重庆,是从未暴露身份的地下檔员,对檔的事业忠诚坚贞。

杜月笙,名镛,号月笙,原名月生。江苏省上海县人。他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的传奇人物,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海皇帝”之称。

“七七事变”后,因主张抗战,参与抗敌后援,杜月笙捐出车辆和飞机,一时赢得“抗战”“爱国”的好名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杜月笙为了在重庆扩展他抗日的威望和影响,乐于结交有名望的文艺界人士。为了争取杜月笙支持宣传抗战的文艺团体,重庆地下檔组织决定由金山去结交杜月笙。金山知悉杜月笙喜爱京剧,便每有杜月笙出席的宴会上,金山即以上乘的京剧唱腔助兴,每每博得杜氏的欢乐喝彩,几次宴会上的精彩演艺,终使杜月笙真实地喜爱上大明星“宋丹萍”。

杜月笙军装照

杜月笙后回忆说:“1947年,我应中*共要求,收共产檔员、演员金山为‘关山门弟子’,为其工作提供帮助。并掩护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霪。而眼下国民檔垮台已成定局,国共双方加强了对社会上实力派人士的争夺,我已无法再两面骑墙。我跟黄炎培、章士钊、史良、张澜等频繁接触,商讨时局,老友炎培力劝我留下。周恩来亦通过黄炎培想约我面谈。”

金山则趁时请“师傅”出面疏通,允准金山开办一个剧团。 1942年12月,金山在重庆组建中华艺术剧社,自任总干事,杜月笙则出钱,特为金山改建了一处新剧场——银座,专供中华艺术剧社公演新剧。杜月笙还出面聘请国民檔宣传机关头目张道藩、潘公展出任剧社的名誉理事,对外示告中华剧社是有来头的正牌剧团,特务和流氓地痞也会知趣,不敢扰闹演出。于是金山即以个人名望,汇集起正在重庆的一大批演艺界明星与著名导演——章泯、史东山、郑君里、张瑞芳、蓝马、沙蒙、黄宗江、陶金等参与公演大型话剧《家》,终以高水平的演出达三个月之久,共计108场,观众10万人次,创下中华话剧史上空前纪录,为推动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金山因主演《屈原》与扮演婵娟的张瑞芳相恋。张瑞芳也是由周恩来单线联系的秘密檔员。金山和张瑞芳的婚礼,杜月笙还自告奋勇前来当证婚人。多少年过去了,张瑞芳一直难忘和金山去拜见证婚人杜月笙的情景。

张瑞芳和金山

《屈原》中金山饰屈原、张瑞芳饰婵娟

1945年“九三”胜利后,杜月笙回到上海。金山则再领受周恩来之命,以“接收大员”去东北,出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长,完成使命后于1948年回到上海。杜月笙仍旧以金山为得力弟子。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檔千方百计促动杜月笙去台湾。1949年2月1日,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来电,通过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要求滞留上海的著名银行家陈光甫、李铭和杜月笙赴台湾。194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致函叶剑英、李克农,希望通过金山争取杜月笙:“望告金山,对杜月笙的方针,就是要他努力使上海不乱,保护上海所有船只、民航飞机、工厂、银行、公司、商店不受损失,不使南遣,等待人民解放军前往接收。杜月笙果能这样做,不仅中*共可以与之合作,上海人民亦将宽恕他的既往。杜月笙这次主张通航,就是为人民办了一件有利的事。这一切,都可明告杜月笙,就说是叶参谋长向金山说的。”1949年4月10日,蒋介石在上海召见杜月笙,要他去台湾。面对蒋介石和国民檔方面的拉拢,杜月笙以不变应万变,虚与委蛇。为努力使面临解放的上海社会不乱,城市不遭受破坏,中*共方面通过各种关系影响杜月笙的选择,黄炎培、章士钊、盛丕华都带着使命与他进行接洽和试探。1949年4月27日,杜月笙拒绝蒋介石的再三拉拢,悄悄地坐船到香港,后来又在香港多次与中*共人员接洽,表示“在尽可能范围内多为人民服务”,关照在上海的门生服从人民zf的法令,安分守己,报效国家。金山作为地下檔员和杜的弟子的双重身份做了许多工作,无疑对杜月笙的去向和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杜月笙签名的股款收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杜月笙去了香港。中*共安排乔磊华、潘汉年一直与杜月笙保持联系,并派金山、章士钊等人赴港,劝说他返回上海。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后,上海有关报纸刊登了讣告,这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是不同寻常的信号。

文章、图片来源 / 网络

监制 / 渊默、大白

编辑 / 馨艺

关于我们

责任编辑: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