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武汉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据了解,从1997年开始,武汉已连续七次荣获该称号。
武汉市双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年来,全市各级投入10多亿元,为驻军办实事1000余件,累计接收安置退役军人22764人,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逾10亿元,各类优抚对象待遇标准年增长均在10%以上,6000余名部队子女进入武汉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就学。同时,如期完成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全市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家庭光荣牌悬挂实现应挂尽挂。
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驻汉部队大力支持武汉建设发展,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扶危帮困、助学兴教、捐助援建、医疗巡诊、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最近四年,驻汉部队共出动官兵、民兵4.3万余人次,完成了一大批急难险重任务,主动与20多个村镇进行结对帮扶、共驻共建,捐助帮扶资金1200万元;援建学校13所,资助贫困学生逾百名,捐助助学金、教学设备等500余万元。
这一届的表彰大会上,江岸区后湖街道办事处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两年前,作为先行试点单位,后湖街道在全省率先建成街道、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武汉市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重大任务,纳入檔委议事日程,纳入军地总体规划,纳入zf年度工作报告,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拧紧责任链条,传导工作压力,激发创建动力,在强化组织领导中合力推进双拥创建。
近四年来,武汉用心用情解决驻汉部队的“后路、后代、后院”问题,用真招实举积极完善和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法规。全市2000余篇双拥工作的报道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上刊载,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的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有关刊物刊发,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双拥工作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各位乘客上午好,透过车窗大家看到的是武汉二七纪念馆,1923年爆发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反动军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等30多位烈士牺牲在武汉。”在408路公交始发站武汉二七纪念馆,车辆发动前,司机热情地向乘客讲解武汉的红色故事。这条公交线路途经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武汉10个红色景点,是武汉开通的首条“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
军事科技之轻武器、军事科技之新概念武器、军运会的科技元素……2019年10月,武汉开通了全国首个国防教育地铁科普专列。专列设计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有不同的主题,在车厢的车门、车顶、座椅等区域,乘客不仅可以了解到图文并茂的军事知识,还能扫描二维码,参与国防知识有奖答题。
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和国防教育地铁科普专列的开通,是武汉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双拥工作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汉创新开展国防教育“六进”(进理论课堂、进主题活动、进校园社区、进人文景观、进社会实践、进军事训练)宣讲、青少年军事特训夏令营活动,在国防教育月中组织师生观看经典战争影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组织两次国防形势专题报告会,并扩大到各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四年来,广泛开展的“国防教育大讲堂”活动,在机关、社区、企业、学校举办了千余场。
2018年9月,国防部在湖北省国防教育检查调研中,对武汉市国防教育工作给予了“方法活、抓得紧、效果好”的高度评价。
“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工作”,今年的武汉市zf工作报告,让全市退役军人倍感欣慰。每年市人代会期间,市领导分别到部队代表团听取意见,坚持双拥重要工作统筹推进、重大事项积极协调解决。
武汉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定期或适时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议,专题研究双拥工作。通过与驻军单位对口联系制度,市领导每年深入对口联系的驻军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协调解决问题,四年来,市领导先后走进军营慰问调研300余次,走访和看望优抚对象400余人次,现场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