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武汉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武汉将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修为契机,推动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形成“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空间格局。
“区区12字,聚焦范围由小及大,精准地指出武汉城市发展的思路。”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读道,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空间格局适应武汉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规划的一以贯之和对生态的重视。

“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空间格局。设计王语哲
主城区、新城区、生态区域
各有发展侧重
“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这3组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分别对照了由小及大的全市域空间区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读——
“两江三镇”是指主城,汉口、武昌、汉阳三镇既深度融合,又均衡发展;“六轴六楔”是指以主城为核心,放射出的六大轴线串联起六大组群式新城,大东湖生态绿楔等六大绿楔成为城市生态屏障,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北峰南泽”囊括了更大的市域范围,依托武汉北部山地、南部湖泊的资源特色,打造山地湖群魅力休闲区,构建生态大格局。

武汉光谷广场流光溢彩、车辆川流不息。记者高勇摄
“总结各个城市的成功经验,大巴黎、莫斯科、大芝加哥等地区采取的‘轴向拓展、组团推进’模式对武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位在武汉市规划院工作了20年的资深规划师说,在此背景下,武汉在2010版总规中明确提出“1+6”城市格局。
“1”是一个主城,“6”是六个新城组群,它们以主城为核,呈轴向拓展。新城组群承担主城人口疏散的功能,主城要加快工业外迁向新城组群聚集。

武汉华星棱电技术有限公司。记者高勇摄
轴向发展是大方向,还需要有其他规划配合让发展更有序。2010版总规还提出6个新城组群需要对应6片“绿楔”。这不仅是让发展有序,也顺应了国家大力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两型社会要求。
“绿楔”是指从城市外围由宽逐渐变窄楔入城市的大型绿地,六片放射状楔形绿道,可以让城郊洁净凉爽的空气通过这些绿色风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城市中心区,缓解热岛效应,也能让武汉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资源给市民带来更愉悦的休闲享受,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这一提法也成为了本次全会中“六轴六楔”空间布局的雏形。
光谷、车都、临空升级
六大绿楔不动摇
“‘六轴’延续了‘1+6’城市格局的概念,但是内涵上有所升级。”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经过多年的发展,六个轴向的规划过于均衡化的问题凸显。

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的2019中国汽摩大会比赛。记者高勇摄
据介绍,“1+6”中的“6”是按照“独立成市”的理念,将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蔡甸、汉南6个新城区方向,建设成规模中等、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和新城组团,形成六大新城组群。六个新城组群分别布局中心区,从而减少新城与主城间的交通流量,能从城市结构上解决各种城市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