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往下看。
最后一张,是一张全家福照片。
小玉茫然,因为她根本不认识他们。
仔细看,似乎有点眼熟。
这个稍微大一些的男孩,不就是......不就是李帅?那个被车撞死的男孩?
里面还有他的父母,以及他的弟弟。
小玉看着李帅的弟弟,说不出来的感觉。
突然,一张纸掉了出来,小玉捡了起来。
只一行字,小玉看后几乎昏厥。
“我不是安然,我是李帅的弟弟——李强。”
走出了公司大楼,小玉茫然无措。
失去了家庭、名誉,失去了一切,以为可以奔向繁华,但除了冰冷的街道和凛冽的寒风,她一无所有。
今天上午,我在书房看书,手机铃声响起——是孟主任打来的电话。
“女儿,我在你的老家,准备去长寿湖看菊花展,你在家没有?”,没等我说”主任好”,浑厚的男中音立即从电话另一端传来。
“我没在老家呢。今天天气好,主任可以去湖边看看,风景很美。”
“到了你的家乡,我就想到了你。”孟主任和以往一样,到了某个地方,总会拿起手中的电话,为这个地方的朋友问一声好。
这是孟祥贵主任一直以来的习惯,也是他血液里面流淌的情谊。虽然他目前已是江北某个医院的院长,我还是习惯称他主任,院长是有距离的,严肃的,主任是七年以来的朗朗上口,是没有陌生感的亲切,是形同一家人的亲情。所以,我喜欢孟主任称我为女儿,在中心,他就是全科下一辈的“孟爸爸”,而我们,都是他血脉上的孩子。
在医院工作多年后,也认识了一些医生朋友,但能像孟主任这样对病人、对下属友善的医生,不多见。记得2011年,北碚一个单位职工因在体检过程中,有些不愉快,她大中午赶到中心,非要见主任,要找主任倾诉。那时正值中午,主任已经下班在家午休,值班人员赶紧打电话给主任,主任二话没说,匆匆赶到办公室。那单位的女职工50多岁,见主任办公室的门已打开,气匆匆地走进去,把体检报告往主任的桌上一甩,准备发脾气。这时,主任站起来,俯下身子,对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微微抬头,笑着对他说,别生气,坐下来慢慢说。
女职工看到快满60岁的孟主任对她鞠躬,倏忽吃了一惊,她立即把要说的话收了回去,满脸堆笑地说,没事,孟主任,我的性子比较急,没事了。
出了主任办公室,女职工自言自语地说,要是像孟主任这样解决问题,医患之间的矛盾会少很多。
在孟主任心中,向体检客户鞠躬,并不是降低身份和尊严,而是能平息客户心中的怒火。如果以强硬的态度火上浇油,往往会让自己和客户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并牵涉很大部分精力。
情商高于智商,是孟主任经常大会小会给我们类输的思想。是的,只要来体检的单位,孟主任办公室的门永远是敞开的,有体检报告需要咨询的,他立即为客人答疑。有需要看耳鼻喉科的,他会走到诊室,为病人提供方便。有人说,孟主任太随和了,完全没有大医院医生的架子。在孟主任的眼里,只要自己有时间,能为客户和病人解决问题的,他都会想法设法地提供帮助。
很多单位的职工拿到体检报告后,向我们提出看不明白,需要专家解读体检报告。孟主任就说,我们上门去解读吧,顺便为大家义务讲一堂健康课也好,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一方面,后续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需要潜移默化的培养,让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是的,不论天气多么酷热还是牢风下雨,无论山高路远,武隆、秀山、綦江、遵义、黔江等很多地方,都有孟主任传播健康的足迹。有一次孟主任到了黔江,讲完课后本可以在当地游山玩水再回重庆,他谢绝了当地的安排,马不停蹄地赶回医院,由他带队到遵义的外检队员正在等着他——
孟主任的才华不光是耳鼻喉科和健康管理的专家,还是优秀的朗诵家。2010年春节,中心的团拜会在宴宾楼举行,由我和易华平主任写的诗歌《光荣·跨越》,经过孟主任和护士杨晓红的二度创作,为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里,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医学画卷;是健康管理勇立潮头的典范;这里,是汇聚爱心,点燃梦想的生命舞台;是上下求索,诠释希波拉底誓言的精神家园——孟主任在台上饱含深情,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团队在2009年创业之处挥汗如雨的场景,他带领学科从“医检不分”到“一站式”服务拥有标准化体检流程的现代化体检中心转变,从10多个团队到带领100多个团队共同发展——那一刻,孟主任饱含泪花,在悠扬的乐曲中,富有磁性的声音穿越夜空,穿越山谷,抵达一望无际的心海——那是他的铮铮誓言,是他发自心底对医学对同事对健康事业的热爱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