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脸转过去,哭了出来。
那一年,弟弟23岁,我26岁。|
我结婚以後,住在城裏,几次和丈夫要把父母接来一起住,他们都不肯,说离开那村子就不知道干啥了。弟弟也不同意,说姐,你就全心照顾姐夫的爸妈吧!咱爸妈有我呢。
丈夫升上厂裏的厂长,我和他商量把弟弟调上来管理修理部,没想到弟弟不肯,执意做了一个修理工。
一次弟弟登梯子修理电线,让电击了住进医院。我和丈夫去看他。
我抚著他打著石膏的腿埋怨他,早让你当干部你不干,现在,摔成这样,要是不当工人能让你去干那活儿吗?
他一脸严肃地说,你怎不替我姐夫著想著想呢?他刚上来,我又没文化,直接就当官,给他造成啥影响啊?
丈夫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也哭著说,弟啊,你没文化都是姐给你耽误了。
他拉过我的手说,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啥?
那一年,弟弟26岁,我29岁。
亲姐弟晚上光着睡觉 弟弟忍不住从背后直接入她
弟弟30岁那年,才和一个本分的农村姑娘结了婚。
在婚礼上,主持人问他,你最敬爱的人是谁,他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姐。
弟弟讲起了一个我都记不得的故事: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邻村,每天我和我姐都得走上一个小时才到家。有一天,我的手套丢了一只,我姐就把她的给我一只,,她自己就戴一只手套走了那麼远的路。回家以後,我姐的那只手冻得都拿不起筷子了。从那时候,我就发誓我这辈子一定要对我姐好。
台下一片掌声,宾客们都把目光转向我。
我说,我这一辈子最感谢的人是我弟。
这世上的姐弟关系有很多种,有打的不可开交,成了仇人的;有亲的可以分享所有秘密,互相保护的;也有因父母的偏爱而漠视对方,成了陌生人的。而我,跟弟弟则是以一种很难说清楚的方式相处着。
他很聪明,自上学起,年年成绩第一;而我,虽然努力,却始终维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自然,爸妈人前人后对他总是赞不绝口,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我就是一个小透明。
家里他先有了自行车,有了学习机,有了新衣服,有了很多很多我想要的东西。作为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还是有一些失落,可是我无可奈何。妈妈总是以一句你弟弟还小,你要让着他来打发我渴望的眼神。人都是有偏向的,如果一个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总会有偏向的,聪明的父母不会表现得太过明显,而我的妈妈让我明白了她是更爱弟弟的。这样的环境中,姐弟之间怎么可能关系好呢?只是,他还小,有时会拿着我想要的东西来讨好我,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会哄哄他。
小时候,总是特别盼望离开家,希望父母不要管那么多。这一年,我上了初一,住了校,我很开心,因为周末才回家。但奇怪的是,我竟然开始想家,想的最多的还是他——我的弟弟。令我震惊的是,我开始有意识的攒钱,周末回家,我会给弟弟买吃的、玩的。俗话说“八九岁的男孩儿狗都嫌”,而我却认为九岁的他是最可爱的。
他会央求母亲给他买漂亮的本子,然后送给我,即使我认为拿一点也不好看。后来我会偷偷把他带到文具店,告诉他哪个本子最漂亮,我最喜欢哪支笔。让他向母亲要,我们都知道,对他,妈妈总是特别好说话。
现在我经常在想,为什么父母更偏爱男孩儿?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是无私的吗?
网上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女孩子都是要嫁出去的,以后赚的钱都是小家庭的,甚至要讨好婆婆一家,而儿子和父母的利益更加一致,甚至趋同。
看到这些,我想到了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过那时的我并没有这些思考,只是隐隐的觉得不公平。
时光匆匆流逝,我们一年年长大,爸爸妈妈却越来越忙。
有一天,我进弟弟的房间找东西,惊讶地发现他竟然在看犯罪学的书,名字我已经忘记了,可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那黑色的封面和红的触目惊心的血。我问他你为什么在看这种书,他说他涉猎广泛,什么书都看。我随意让他少看这种乱七八糟的书,他敷衍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