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家的儿媳妇不好当 趁儿子上班硬上儿媳
儿媳们给公婆买衣服相互攀比,价码远远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小杨15年前结婚时自己没有一件像样衣服,当时却给婆婆买了一件800元钱的羽绒服,还没有穿旧呢,今年春节回家又给婆婆带回一件,凭感觉应该不少于2000元。婆婆嗔怪说:“你们坤资不宽裕,太破费了。”儿媳回答说“没有花工资,这是用奖金买的。”婆婆笑着问:“奖金不是钱?”三儿媳更夸张,给婆婆带回了一件水貂皮大衣,给公公买了一个照相机。说是几千元,最后证实10000多元。侄女说:“嫂子真舍得,自己穿的衣服不值钱,净起毛球,给婆婆买上万元的衣服,我们做不到。”嫂子回答说:“我们人懒怕洗衣服,所以只穿便宜的,衣服起球就扔了。老妈的衣服起球不可能扔掉,所以应该穿贵的。”看来,几个媳妇真会打圆场,好像讲得都在情理中。20多年来,老妈衣服的价码已涨到了五位数,打开柜子,落落大满,有的包装都未打开过。婆婆今年给媳妇下了禁令:“十年内谁也不许往回买衣服”媳妇回答:“坚决听从老妈的‘最高指示’”。至于能不能像贯彻“八项禁令”那样落到实处呢?恐怕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儿子给买了自动洗衣机,三儿子给买回来“扫地机”,赶明年也许会变换着领回一台机器人来伺候你呢。
我们这一代人,啥事都能将就凑合着过,儿女们却要赶时髦,提档次,胡折腾。20年来光房子就捣腾了三次,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饮水机等电器,沙发、餐桌、床、茶几等家具,更换了几茬,都是趁我们老两口外出时给置换的。当我们篱来时,房屋装修一新,问钱是谁花的,几个儿子,你说他花的,他说你花的,至今也搞不清是谁花的。
在解决温饱的当今,吃饭早已不成问题了。谁家吃好的到谁家,这是都能做到的。但如何提高舌尖上的质量,这是考验儿媳们掌勺把的本领。四个儿媳不敢说有一定的厨师造诣,但绝对能达到一定的烹饪级别。都能尽快地烧出几个好菜来。我想这也许是儿媳的爱好吧,于是买了一本《菜谱》交给在市场开店铺的张惠玲。不想又给儿媳增添了麻烦,平时她们吃饭随便将就一下,有时忙得不可开交,我去给搭手,吃饭时儿媳就要搬弄《菜谱》整出三四个花样来,早知会引起如此繁琐的后果,当初我就不该买这本书了。在天津带孙子三年,儿媳小杨每天上班把冰箱里不新鲜的食品都带走到单位吃掉,给我留下的都是可口的新鲜品。还经常烹调生猛海鲜,让我大饱口福。在重庆带孙子时,我发生了一次严重便秘,儿子给我买来“通便药”,被媳妇路荣发现了,她说:“是药三分毒,随便用药通大便,肠道会有依赖性。我来用食物给爸爸调理吧。”于是每天给我蒸红薯、煮粗粮、熬菜汤、买香蕉,经过几周的食物调理,我的消化功能终于恢复了正常。
三儿子是银川解放军五医院教授,他深知老妈喜欢旅游,近几年开车把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景点基本地毯式扫了个过。仅去年一年利用节假日就出游了12次。有几次儿媳路荣为了辅导孙子,主动留在家中,积极支持丈夫开车陪公婆、嫂子、弟媳出游。每次花费少至千元,多到七八千元,路荣从未计较过。
衣食住行这些物质上的孝顺,可以说四个儿媳各尽所能,达到极至。这些表层的孝敬一般家庭做儿媳的似乎只要努力,都可以达到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孝敬最难。孔夫子说:“色难”。老人注重每天都能看到儿女的好脸色,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外面的两个儿媳盼望着春节回家团聚,家里的两个儿媳在百忙中特意做好凉粉、粳糕、本地特色肉食,过年期间,在家的两个儿媳连娘家都不走,大儿媳张明娥的父亲正逢除夕是生日,她都顾不得去操办祝寿,专待在家中全程陪同凑热闹。婆婆看着媳妇们又说又笑的亲密感,孙子们搂搂抱抱的亲热劲,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以上这些可归纳为“直接孝敬法”,其实父母更在乎的是“间接”孝敬。假如媳妇天天泡麻将,夜不归宿,儿子一天没三顿饱饭,有三顿饱气,就是给你抬回一座金山,妈也高兴不起来。只要媳妇疼儿子,认真教孙子,能在人前走,即使天天溜米汤,老妈也是顺心的。二儿子在中海油工作,媳妇自己穿衣服都是“地摊货”,总是给丈夫买品牌,认为丈夫一半时间都在外出差,应该穿体面一点。辅导孙子的学习全落在儿媳身上。她每天上班之余倾注了全部精力,孩子已经六年级了,始终名列前茅,还荣获了天津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英语、奥数等各种奖励多次。她自己也荣获过单位各种奖励。三媳妇路荣为了相夫教子,放弃了上博士的机会。2014年解放军五医院50个人竞争两个教授职称指标,他们夫妇俩都任科室主任,打分都排名在前,但路荣认为自己年轻轻的,医院还有好多将要面临退休的老医师,一家俩人都占仅有的教授指标,于心不忍,于是她主动退出,最终丈夫与另一名老同志获聘。由于她能主动让贤,工作成绩出色,同年被医院推荐为出席兰州军区檔代会代表。相夫教子是她份内的事,竟然把侄儿的学业也当份内事去做。听说大嫂儿子英语差,每逢假期特意让侄儿到银川她家中给补习。在她的精心辅导下侄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家道兴,看后生”。在盐池的两个孙子都先后从育才中学应届考上了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