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 正文

爷爷上我床要我 爷爷孙女38张图片

来源:作者:时间:2018-05-11 11:09:19点击:

  “老爷子说的对!”镇长点点头,接着将一杯亲手沏好的热茶,毕恭毕敬地递到了爷爷的手里……

  这一夜,我辗转反侧睡不着;爷爷失眠了,干脆要我陪他说说话。

  一九二六年,农历丙寅年,民国十五年。刚过仲夏,就骄阳炎炎了。田间的水稻大都已经吐穗,绿绿的一片。一位头顶宽边草帽,身着白家机布、无袖、盘扣的对襟儿。肩挑着担儿,疾步走在田埂上的年青人,那就是我当时才十六岁的爷爷。他正赶路去瓜洲六圩渡口,好乘渡江小火轮去镇江,(镇江曾为江苏省会)去编织他那久久期待的梦想。

  我爷爷祖籍邗江(现为楊州管辖),念过私塾,性格梗直,待人宽厚,心地善良,一生朴实勤俭。这几个要素,确是奠定爷爷他未来人生旅途的基础。爷爷刚到镇江时是一无所有的,但他凭着久久的梦想,每天起早摸黑,无论盛夏酷暑,寒冬腊月。他都会挑着担儿,走街串巷,做着洋油灯生意。那时镇江虽然有电厂了,但发电量有限,供电主要给商业街道,当时大多住户可能还没有用上电灯,电灯在那时可能是太奢侈了,晚上家家户户的照明大都还是依靠油灯。洋油灯在当时来说是舶来品,比油盏灯好使,爷爷心灵手巧,不但会修理洋油灯具,而且还会制作,那在当时是个商机,是个好营生。凭着爷爷的克苦勤奋,这一年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店铺,并请了先生给店铺起了个名字,叫《裕泰祥》。

  就在那一年爷爷遇见了奶奶,从此爷爷在镇江有了家。听父亲说;后来爷爷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围绕与洋油灯有关的铁制品生意,他都在做。铺面的生意忙时,奶奶也帮着照应铺面的生意,但还要照看孩子,此时爷爷奶奶已有了大姑和父亲。爷爷将他姐姐从乡下接来镇江,帮着奶奶照应家务,我们晚辈的称呼;叫她龙太。店铺实在忙不过来时,爷爷奶奶也会叫家里的亲戚过来帮忙,后来爷爷奶奶又有了小姑。

  直到有一年,家里来了贵客,父亲提到过,是上海晟昌铁合金厂的老板,他来到《裕泰祥》看到店铺收拾得有条不紊,待客童叟无欺,生意诚信厚道。他是来镇江考察谋划寻找代理商的,看到《裕泰祥》经营如此得理。见到爷爷后,一眼就认定爷爷,请爷爷做他在镇江的代理商,从此爷爷的生意做大了。《上海晟昌铁合金厂》是做铁合金制品的,有铜床、铁床、铜铁门、铁栏栅等,这些产品在当时来说是很时新的。从此《裕泰祥》成为镇江做铁制品生意的第一家,爷爷的生意在当时来说是很红火。后来爷爷根据市场的需求,又相继陆续开办了沙发店铺和木器家具店铺。并买下了银山门英租界内的一处房地产,面积约有半亩地之余,并从新进行了规划,前店后作坊。店大了,亊多了,沾亲带故的都来找爷爷奶奶,将自己的的孩子送来,解放前叫混口饭吃,现在就是找份工作。此时店里已用上二十来人,后作上人多些,是专门做沙发、木器家具的。来者都不叫爷爷老板,确叫师傅,后来我才领悟到爷爷的用心,师傅亲近,严师出高徒,单凭这一点,就可看出爷爷的处事待人之道了。此时是爷爷一生中亊业最佳时期,当年他只身来镇江,久久编织的梦终于成为现实。

  有了钱,钱多了。爷爷唯一的一个想法,就是在家乡购房置地,这是个传统,由其是从农村出来的,爷爷是走不出这个圈子的。听父亲讲过,爷爷陆续购置的田产大概有百亩多地,建了三进青砖大宅及库房。门楼砖雕装饰,水磨青砖铺地,天井有回廊,门前有荷塘,后门有竹园,一派鸟语花香,是爷爷日后还乡养老的好地方。记得父亲说过,这么多的田地,爷爷回老家确没有几次,老家的料理全交给本家至亲。听说;有年灾年,家乡闹饥荒,爷爷还让老家至亲放粮给乡民,以救燃眉之急,爷爷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我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常有乞丐上门乞讨,爷爷总是让奶奶施以热饭热菜,从不给剩菜剩饭。善以养德,对待穷苦人,爷爷一直都是这样,爷爷是个心地善良之人。

  视钱财为身外之物,爷爷从不吝啬,民国末年,因受当时zf的“货币改革”引至“金融风暴”的冲击,大姑父的钱庄被迫倒闭,爷爷存放在大姑父钱庄里的五十万光洋,(不按古币值,折合现在人民约币五千万元左右,)全部都打了水漂。这在当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可爷爷没有责怪大姑父,因为当时的zf“货币改革”不是大姑父能够弄得明白的。时至一九四八,民国三十七年,国民檔在大陆气数已尽,退败台湾,临走时,还要收刮一批民脂民膏,留下大批无用的金元卷。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