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翼鸟之妈妈好寂寞 妈妈把自己献给了儿子
2016年7月,儿子已满9岁半。一天晚饭时候,儿子突然提出要去高家口武馆学习武术。爷爷一听急了,马上阻止,并且杜撰出许多可怕的事情,让他知难而退:“练那个没有,耽误学习!练那个会受伤,老了一身病!高口那么远,路上不安全!那里的师傅会打人,你练不好人家会打死你!”老人心疼孙子这个可以理解,但我是妈妈,必须告诉他事情的真相。回到房里,我问儿子:“怎么想起去高口练习武术了呢?”儿子说:“学校里有在那学的,能够强身健体,我跟同学都说好了,我们都去,有十几个人,我们回家先写作业,然后吃饭,七点多钟骑车去郑口集合,然后跟洪浩爷爷的三轮车去!”听了儿子的安排,我觉得没有问题,没有制止,只是发表了一下自己的观点:“高口到家四里之余,大晚上的爷爷担心也是正常;练武是吃苦的,不比游戏,而且在于持之以恒,一天两天不会练成,妈妈不希望你能变成侠客剑客,练出健康身体,方为最好;再有就是,武馆的师傅不是‘魔鬼’不会无故打人,要是真的打了,那一定是你做了什么该打的事情,师傅不打我也会打;至于安全,船停在港里最最安全,可那不是造船的目的,危险处处都在看你如何化解了,别说习武,生活本是苦的,无从逃避,贵在苦中作乐。你这么大了,自己决定吧,去与不去,我都尊重。”儿子选择了迎难而上,我很欣慰。第二天我便给儿子修理了自行车,买了头灯,以便骑车照亮。晚饭之后,儿子全副武装,骑车走了,我便又用起我最擅长的“跟踪”策略[呲牙]。
提前约好的十几个人,到了真事,有一半已经退缩了,能到武馆的也就七八个人。练武的确辛苦枯燥,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学习套路,每天去了只学踢腿蹲桩,小孩子的兴趣只是一时的,几天下来,发现练武并不好玩,陆续离开了,一周过去,只剩三个。儿子倒是能够坚持,天天早去晚回,,没有一天落课。每天回家,累的上不去炕,浑身疼痛,走路歪歪扭扭,也没有一句抱怨。妈妈看着儿子的坚韧,赞许之余,也偷偷地心疼。从此妈妈不在让你自己骑车,改为由妈妈天天接送。儿子的基础很差,体力也不行,在武馆的孩子中明显最差。有一天,儿子回家闷闷不乐,我问儿子:“春春,怎么了?坚持不下去吗?”儿子说:“不是,我只是发现师傅们不喜欢我[大哭]!”
我告诉儿子,没有无故的喜欢和讨厌,不喜欢你,是因为你没做到让人喜欢的那一步。想要师傅喜欢,首先得让自己身上具备让人喜欢的亮点。力量的短板再如何锻炼,恐怕短时间也收效不大,倒不如剑走偏锋,先练软腰腿,也能为你加分。儿子仿佛看到曙光,天天劈腿下腰,废寝忘食。不出一个星期,横叉竖叉已经轻松自如。
妈妈又去求师傅,求人家夸奖两句,给点自信,也好让你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一招果然见效,师傅的一句称赞,胜过妈妈一百句,从此儿子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别的孩子练习两遍,我的儿子至少练习五遍。勤能补拙啊,果不其然,半年下来,儿子就跟变了个人一样,成为武馆最优秀学员之一,妈妈很欣慰[强]。儿子也在习武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找到自信,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
儿子,你小的时候,咱家日子本不富裕,爷爷奶奶已年过古稀,爸爸工作不太稳定,随着你和妹妹的出生,负担日益加重,生活更是捉襟见肘。为了补贴家用,妈妈不得不去附近工厂里打些零工,把你白天暂时交给奶奶抚养。记得第一次上班,妈妈是那么的不适应,妈妈满脑子都是你,你的一笑一颦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妈妈的脑子里反复出现,甚至滚动播出,以至于走神过度被缝纫机扎了手。早上出去,傍晚回来,仅仅几个小时,对妈妈来说却是度日如年。回到家里,妈妈抱着春春,一刻也舍不得放下。后来有了妹妹,奶奶一人看两个孩子也着实力不从心。出去上班走不通了,妈妈便找家庭代工,这样既能赚到些钱,又不和你俩分开。日子慢慢熬出头来,儿子也渐渐长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小男孩。直到儿子八岁时候,爸爸事业有了起步,妈妈也可以抽出身来,专心陪伴你们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