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 正文

我在洗碗被公公干趴了 公公不要了婆婆还在客厅看着呢

来源:作者:时间:2017-06-08 15:37:31点击:

  人都说婆婆和儿媳是天生的死对头,面和心不合,可我和婆婆相处的这两年,婆婆真心带我,甚至把我看得比自己的女儿还要重,而我对婆婆也是如亲妈一般,无话不说,在外遇到熟人都以为婆婆是我亲妈,婆婆就高兴的给别人解释说我是儿媳妇儿,我想婆婆的心里是开心的。

  我的公公杨起,还真是有点与众不同的,说来有点传奇的色彩。他出身在浙江诸暨,早年就参加了很有名的萧山支队。假如一切不发生变化,公公应该是在解放后享受离休待遇的。可是世上是没有假如的,公公离开了那个可以让他在后半生可能跌宕起伏的队伍,原因起先一直是个谜。文革中,公公的哥哥,原萧山支队的政委,解放后的浙江省委常委杨光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九死一生,这使得公公更加暗自庆幸。文革后,按照落实政策的范围,我的夫姊曾经赴浙江诸暨,找到当年和公公一道入伍的人,为公公写了证明材料,到单位为公公办好了一切能够恢复他的身份的手续,只等公公签一个名字,就可以为他恢复离休干部的待遇。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发生了:公公拒绝签字!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因为公公离开浙江后到了南京,一直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女多,住房小,生活比较窘迫。假如能够恢复身份,那生活环境、质量都会立即获得较大的改善。我嫁进杨家二十年,有两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悬疑未得答案:1、当年公公为什么离开萧山支队?2、公公为什么拒绝在恢复身份改善条件的证明书上签字?

  这个问题在公公离去前得到了答案:公公是浙江人,具有江南人的细腻和敏感。当年为了加强萧山支队的领导,中央特地从北方调来了一位领导干部。这位领导干部一直认为,北方人比南方人的革.命觉悟更高些,这让公公那年轻的心很不服气。年轻气盛的公公选择了不辞而别,到工厂潜心学艺。至于说后来的不签字,是因为公公被文革搞怕了,他觉得运动一直都没有断,很难说不被再次追究。

  在公公离去的前两夜,公公和我的夫兄彻夜畅谈,其间公公多次流下了泪水。那么,在公公的内心,这几十年里,究竟有多少委屈是不被人知的,又有多少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永远地随风而去了?

 

 

我在洗碗被公公干趴了 公公不要了婆婆还在客厅看着呢

  尽管公公的政治觉悟就那样了,可是阔公的为人品性却十分高贵。公公婆婆生育了六个子女,公公的文化水平高,虽是普通工人,却懂得诗词歌赋,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文革初期,大女儿要想随队外出串联,遭到婆婆的反对,公公却很有远见地认为孩子可以出去见见世面。公公对子女的管教十分严格,而且他还仿佛是个魔法师,他对大女儿的管教格外苛责,他的让人哭笑不得的理论是:老大是个领头雁,老大做好了,小的们就做好了。到了我的夫君也就是他最小的儿子高中毕业那年,满世界都在为窓n侵嗟墓ぷ靼才磐吠矗瑉f出台可以让子女抵职的政策让许多人获得了来之不易的饭碗。

  公公却不为所动,他坚信他的聪明的小儿子可以通过读书取得更大的成就。尽管家里捉襟见肘,在公公的威严下,五个哥哥姐姐心甘情愿地每人每月给我的夫君5元钱也就是25元做生活费,供他读完了大学。多年以后,当我们的生活得以改善时,有的哥姐下岗了,公公对我们又提出了要求,他说兄弟姐妹就是要互相帮扶。多年来,在公公的言行引导下,在兄弟姐妹们的耳濡目染中,我的夫君家姐妹兄弟6人,各自成家却紧密联系,相互牵挂,只要有空余的周末,我们都会相聚在一起,嬉戏、聚餐、交流,浓浓的亲情化都化不开。即使在公公离去后的三年里,兄弟姊妹们争相对婆婆克尽孝道,从没有争执甚至计较。亦因如此,我对哥哥姐姐的尊敬由来已久,当年没有他们无私的支援,就没有今天我与夫君的缘分。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