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泽桥医生 泽桥医生
24岁的梅梅,因长期月经不调、体重飙升等问题到医院就诊,最终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伴有糖尿病前期状态。据医生了解,梅梅从小就爱吃甜食,现在基本上每天一杯奶茶,加上运动量不足,使得她早早陷入了糖尿病的阴影。面对突如其来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梅梅困惑不已:“我还年轻,家里也没人得糖尿病,怎么就糖尿病前期了?”
你知道吗,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成年人当中,每5个人里面,已经有2个处于糖尿病前期。那么,你离糖尿病还有多远?
1/3的国人将患上糖尿病
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已高达1.4亿,然而更为令人忧虑的是,近4亿人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这意味着,你身边的成年人中,几乎每5个人里面就有2个是糖尿病的“潜在对象”,而这庞大的群体往往对此一无所知。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干预,超过60%的人将在未来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它犹如一道分水岭,一边是正常的血糖水平,另一边则是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或/和糖耐量异常(具体标准见下表)。
我们都知道,“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在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很多人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通过定期检测血糖才能发现。因此,糖尿病前期常常被人们忽视,一旦症状显现,很可能已经步入了糖尿病的行列。
这3个信号,让你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
虽然糖尿病前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并非无迹可循。下面这些信号,可能就是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
慌:心慌手抖
当中午或晚上还没进餐时,或者因事延迟进餐时,如有心慌的感觉或手抖,特别想吃东西,进食后症状缓解,这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信号。
粗:腰围超标
腰围过粗是糖尿病前期的一个明显特征。男士腰围超过90cm,女士超过80cm,就要警惕糖尿病的风险。
黑:黑棘皮症
这是一种皮肤病变,表现为颈部、腋窝等部位皮肤黝黑粗糙,常见于肥胖年轻人,往往是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如果你有这些症状,特别是年龄超过45岁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对血糖进行高度关注。
逆转糖尿病前期,你需要这样做
糖尿病前期一旦进展为糖尿病,再想恢复正常就非常困难了。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使血糖回归正常(逆转)或至少维持在糖尿病前期状态,对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1.减主食,粗细搭配:减少精细粮食摄入,增加粗粮比例,避免食用含糖、脂肪和钠的加工甜品(如蛋糕、糕点、面包等)。对于超重或肥胖(BMI≥24kg/m?2;)且无严重基础病者,可适当减少主食摄入量。
2.肉蛋奶适量:确保每日摄入适量的肉、蛋、奶制品,为机体提供必需蛋白质,并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参照地中海饮食模式,优选鱼类、禽类等白肉,限制红肉(猪牛羊等畜肉)摄入,推荐每周吃3-6个鸡蛋,每天喝300ml牛奶。
3.补膳食纤维: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豆类、水果及全谷物。推荐低升糖指数(GI)蔬菜(黄瓜、茄子、番茄等)和水果(桃子、樱桃等),有助于平稳血糖。
4.每周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每次持续20~6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利用。
5.每周3次抗阻运动:在规律有氧运动基础上,每周进行3次抗阻运动,如俯卧撑等,每次2~3组,每组8~10次重复,组间休息2~3分钟。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结合个人年龄、身体状况适时调整,避免过度训练。
6.戒烟限酒:彻底戒烟,尽量不饮酒,如饮酒应适量,避免酒精对血糖控制的负面影响。
7.定期监测: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至少复查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糖化血红蛋白,监控病情演变。同时定期监测体重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最后,若经生活方式干预半年以上,血糖仍未达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尝试药物干预,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总之,糖尿病前期虽然看似隐秘,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定期检测、积极应对,就能把握住逆转糖尿病的最后机会。
原标题:《在看这篇文章的每5个人里,有2个正处在“糖尿病前期”,再发展下去就是糖尿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