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 正文

厦门6岁女孩叠杯连破全国纪录

来源:本站作者:时间:2024-06-06 05:43:38点击:
厦门6岁女孩叠杯连破全国纪录

双手翩飞,眼神专注,神情沉静,不到2.3秒,三摞杯子被分成金字塔状又迅速复原,如果摄像机打开得慢点,甚至都记录不到这一切。一个多月前在厦门举行的WSSA2019亚洲竞技叠杯运动锦标赛(下简称亚锦赛)上,家住同安同城四季小区的6岁女孩高梦涵夺得了6U年龄组(6岁及6岁以下女子组)的三项亚军,三个项目都打破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

前几天,陪伴梦涵参赛的爸爸高先生告诉记者,台下每天三、四个小时的苦练,台上几秒定胜负,孩子比赛我都不敢看,但很为她骄傲。

每天最多练4个小时 5个月打破中国纪录

2019年初,在爸爸的建议下,高梦涵开始在专业机构里学习魔方,同年6月,为了辅助魔方手速,梦涵也练起了叠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机构负责人叶佳希带她参加了7月在厦门举行的WSSA2019厦门竞技叠杯运动公开赛,第一次参赛梦涵就获得了6U年龄组CYCLE项目第10名,此时距她练习叠杯还不到1个月。

“第10名是最后一个能拿奖的名次,当时她在角落看着冠军特别羡慕,下定决心开始苦练。”高先生说。从那时起,梦涵每天放学回家后就开始练习,周一到周五接受机构郑老师的培训并自己加练,每天最少练习1小时,最多近4个小时,每种项目至少练习30把,完成训练目标才停止。周末她还给自己加码,每种项目至少50把,她还会到岛内的机构练习并与同伴比赛。

通过刻苦训练,高梦涵在去年10月举行的WSSA2019福州竞技叠杯运动公开赛中成绩突飞猛进,以2.499、 3.273和12.010秒的成绩夺得了6U组三个项目的冠军,打破了该组别的全国纪录。在去年11月29日举行的亚锦赛上,获得同组别的三项亚军,成绩分别为2.281、3.261、9.650秒,再次打破自己创下的纪录。

能吃苦心理素质好 参加大赛常超常发挥

一次次比赛,梦涵的表现都出乎父母的意料。福州赛前一天晚上,梦涵在训练时把把都出现“倒杯”的失误,边练边哭。看着孩子状态不佳,梦涵妈妈让她早点休息,但她不肯睡觉,练到将近10点。梦涵的妈妈告诉记者,“当时都做好了预赛过不了的准备,没想到第二天比赛的时候梦涵能量爆发,夺得了冠军。”

叠杯比赛的每个项目,选手共有三次机会,在亚锦赛的3-6-3项目上,前两次高梦涵都出现了失误。爸爸高先生躲到了人潮后,不敢看女儿的比赛。“我当时就在想,第三次她稳一点,能拿奖就行,没想到她丝毫没受前两次的影响,表现出非常强的冲劲和很好的心理素质,居然又破了全国纪录,最后拿到了比赛亚军。”高先生说。

梦涵的父母都觉得,孩子是“比赛型选手”,比赛成绩总比训练时好,心理素质一次次得到锻炼,人也变得更加自信大方了。高爸爸说:“去年11月,她还在幼儿园升旗仪式上为同学们表演了叠杯,以前她可没这么落落大方。”

“亚锦赛的“cycle”项目梦涵能冲进10秒我真没想到,但一想到她的勤奋和刻苦,一切都有了最好的解释。”叶佳希表示,这么小的孩子很少有这么能吃苦的。

每天保持高强度练习

想带着妹妹练习叠杯

如今,梦涵每天仍保持着高强度的练习,她说:“虽然练习很累,但我喜欢叠杯,希望下次比赛(世锦赛)再拿奖,冲击冠军。” 训练失误多时,梦涵也会气馁,这时父母总会及时鼓励,让她调整训练节奏。高爸爸说,梦涵把世界纪录牢牢记在心里,当成了自己的目标。梦涵还悄悄告诉记者,她还想带着妹妹练叠杯,一起玩双人叠杯。

高爸爸表示,自己很看重这项运动对孩子多方面的锻炼,“叠杯练习不仅对左右脑的协调及灵敏性有很好地训练,而且对孩子未来读书肯定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参赛也是很宝贵的人生经历,“梦涵比赛时我让郑老师及时帮忙拍照录像,等她长大后再看那些视频,一定是很珍贵的回忆。”

叶佳希告诉记者,叠杯运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要有杯子,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叶佳希说,机构内的叠杯学员从3岁到72岁不等,老年人可能是为了让头脑保持灵活而练习,而孩子们则是为了锻炼左右脑而练习,甚至可以参加比赛冲击好成绩,为国争光。

链接

竞技叠杯

竞技叠杯是一项新兴的个人或团体运动,要求选手以最快的速度把杯子叠成金字塔状后还原。该运动1980年左右起源于美国,后来由美国体育老师Bob Fox推广并普及,2001年成立世界竞技叠杯运动协会(WSSA)并制定规则,2007年底传入中国。

竞技叠杯单人项目,分为“3-3-3”(每组竞技叠杯运动用杯由三个杯子组成)、“3-6-3”(12个杯子,左、右两旁各有3个杯子,中间6个)、Cycle(12个杯子,先完成3-6-3项目,再完成6-6项目,然后是1-10-1,最后还原成3-6-3)。  这项运动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专注力,开发左右脑,还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沈淑婷)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