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在坐诊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家长。
因为路途遥远,是通过视频看的诊,由于家长那边背景有点嘈杂,说的话我刚开始没有完全听清。
依稀听到家长问能不能吃?
我想着来看病,中药当然是能吃的,于是很是认真地回复说:能吃!
后来听清楚了,才知道,原来孩子妈妈是在问:能不能给孩子吃冷饮?
我当时反应过来后就连忙说不能给孩子吃,同时也在疑惑家长怎么能纵着孩子吃冷饮呢?别说是现在天气还没有完全回温,就说到了夏天,由于孩子的“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也是不能吃过多寒凉的食物的。
一看孩子的病例,就知道为啥孩子在这个季节还总想吃点凉的了!
孩子为啥总想吃凉的?
春季本来就是万物生长、阳气生发的好时节,加上肝属木,肝气在春天就容易过旺。
如果孩子饮食不注意或者是情绪不好,肝气郁结,就特别容易出现脾气大、睡前兴奋、内热重的情况。
内热一重,体内有热难排出,就会总想着要吃点凉的来降降火。
像这个孩子的症状其实就是很典型的“脾虚肝旺”,加上季节的影响,所以表现会格外明显,
据家长描述,这个孩子不仅是有点脾气大,大部分孩子都有的挑食、偏食的毛病她也一样有,尤其是特别讨厌吃青菜,喜欢吃肉、甜食,还经常性地容易便秘,偶尔排便味道还很大。
其实我也很理解家长想要满足孩子愿望的心情,但是小孩子难以自节,家长更不能跟着犯糊涂,孩子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要做好孩子健康的守护神!
了解了孩子的情况,我就给孩子开了药,
焦山楂、焦麦芽、鸡内金、决明子、甘草、栀子、甜叶菊、北柴胡、陈皮、茯苓
这个方子里面能看到有好几样消积食的药,就是因为积食是百病之源,食物不消化才会生热,所以首要的就是消积食;
其次就是清热,决明子和栀子负责清热和润肠通便,北柴胡则镇守后方,担当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角色;
陈皮和茯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负责健脾理气、利水渗湿,避免孩子脾胃不好,导致体内因热气而生湿气。
一看孩子的身高、体重,身高135,体重51斤,体重还行,但是身高可是已经处于落后状态了,所以我又根据孩子的脾胃情况配上了膏方,主要是通过健脾胃来帮助长个子。
吃的时候,可以舀一勺膏方,再把中药颗粒倒进去,用水一冲,一起喝下去,味道孩子也好接受,还很方便。
除了用药,我还给孩子妈妈提了几点饮食上的建议,这几点是一定要注意的,不然即使用药了,效果也不会特别地好。
饮食要控制均衡
一日三餐五谷杂粮都要吃,不喜欢蔬菜就换着办法做,一定是要给孩子吃蔬菜的,不然膳食纤维不够,孩子排便就是个大问题。
日常煮“清热汤”
对孩子来说,既要滋阴润肺,又得能清肝降火。雪梨百合玉竹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食材: 雪梨1个、玉竹9 g、百合干6 g、麦冬6 g、桂花2 g
做法:雪梨洗净去皮切块,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30分钟
3个不要清内热
不要熬夜;不要生气;不要过度出汗。
这3点就是日常生活中特别容易导致孩子有热的因素,熬夜、过度出汗都会伤津液,生气则会堵塞气机,从而生热。
药后反馈
一周过去,孩子妈妈来给孩子复诊,反馈说食欲好了,现在基本也能吃进去蔬菜了,大便也跟着有所改善,基本能做到一两天一次,性格也没有那么的急躁了,就是还是嚷嚷着要吃凉的。
虽然吃药时间不长,但有改善就说明是对症了,就是需要坚持服药,毕竟调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我叮嘱孩子妈妈继续给孩子调理,慢慢就调好了。
“用药不是目的,让孩子好了才是目的!”这是我一贯的治疗原则。食疗能解决的,不着急给孩子用药,尽可能让孩子少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