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好的习惯,对整个人生都是比较有意义的,我觉得看书这个习惯真的挺不错的,今天见了以前的一个同事,感觉他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技术变得更扎实了,他说的一些话还是比较中肯的,有些东西还在于平时的积累,长此以往下去,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现在觉得现在两个好的习惯,能坚持看书,还有一个就是坚持锻炼
一些小的或者大的好习惯,会让你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的跟其他人拉开差距。。
文 / 张涔汐
我曾经看过环球人物对董卿的采访,问董卿关于阅读的情况。董卿回答: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之前1个小时阅读,雷打不动的,很多人问我还能坚持啊。无所谓所谓坚持不坚持,这是一个习惯了。
一个好习惯无形中成就一个人,能成为央视一姐挑起大梁做出“朗读者”,广受好评的文化性质的节目,没有过硬的文学底蕴拿不下来。
俞敏洪曾经说过:一个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有优秀的习惯。你当时看不出习惯的威力有多大,关键时刻就明白习惯的力量了
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飞鱼菲尔普斯包揽所有游泳金牌8个。期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在200米蝶泳的过程中,菲尔普的泳镜进了水,在第三,第四轮的返折中,已经完全看不清视线了,正常情况下,一定会影响到选手的发挥。
可是菲尔普斯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再次打破了世界纪录。事后面对采访他说,自己曾经接受过黑暗中游泳训练,当时只是按照无数次训练的动作,划臂蹬腿罢了。黑暗中何时折返,何时触壁上岸,那都是轻而易举。
在黑暗中游泳的动作不需要菲尔普斯思考,长期的训练,使肌肉产生记忆,形成他的条件反射,也可以成为本能。
肌肉记忆指的是:人与体的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当你将一个动作,一种方式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自然就产生一种行为。
而一个好的行为习惯长期的坚持,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
美国作家托马斯科里,总想了解富人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的原因,于是专门做了一项研究。
他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采访了233名白手起家的富翁和128位穷人,对比他们的生活,发现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好习惯,这些习惯穷人不具备。
科里发现:一天24小时,1440分钟,大部分人会工作,睡觉、饮食、交通等事物中花费1200分钟。
也就是说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只剩下短短的240分钟。就这240分钟包含的习惯,让这两种人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后来他写下了一本书《富有的习惯》,科里写道:88%的富人每天会至少阅读30分钟,内容以自学和自我提升类阅读为主。大多数人都不会为了娱乐去读书,富人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
他们会阅读三类书:成功人士自传、个人修养或发展类书籍、历史类书籍。而普通的人业余习惯的是娱乐,不爱看书学习。这个结论确实可以论证,小学没有毕业白手起家的“玻璃大王”曹德旺说:每天必须看2个小时的书;全身而退的商界奇才李超人直言:从年轻的时候开始,自己没有一天不看书,人到晚年还学习英语。
不得不说,不是一个人优秀了才有好的习惯,而是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才让人变得越来越优秀。
托马斯科里,罗列出12条富有的习惯,其中关键一条是富人每天花15——30分钟时间思考。穷人是不太爱思考。12条富有的习惯,绝大部分的富人都具备,却是穷人所欠缺的。
结果证明了:通过一个人的日常习惯,会透露出一个人在日后是否会取得成功,这种习惯预示着因果关系。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昨天我看了一部关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传记的电影,撒切尔夫人的成功跟他父亲的教育不无关系。
当撒切尔夫人还是孩童时期,父亲经常给她灌输一个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绝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永远坐在前排。
父亲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的话
正因为父亲给小时候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原名)注入“做第一”的思维习惯,才成就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撒切尔有一句经典名言: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她用力争第一的思维,成就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命运。一个习惯思维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生。
很多牛人每次决策做的精准,因为有一套科学的思维模式习惯,这种思维模式习惯让他下意识的做出一个精准决策。
曾经有读者问我:涔汐,为什么知易行难?
我回答:行难的原因是你要跟你的坏习惯做斗争,克服你的坏习惯何等其难。
比如,很多人知道看书有好处,但一坐下就开始刷微博、抖音、看段子,嘻嘻哈哈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长时间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空坐下就刷抖音,快手,这是一种你无意识做出来的惯常行为。
那么怎样克服坏习惯?
要想让田里不长草,最好的方式是种上庄稼。伊拉斯谟曾经说过:一个钉子挤掉另一个钉子,习惯要由习惯来取代。
你要意识到,你生活中有哪些坏习惯阻碍了你的进步?然后像优秀人一样,用好习惯替代它,那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指日可待啦!
作者:张涔汐,用男性的视角看职场,以女性的视角看人生,既能剖析人性的复杂,也能把世间冷暖写笔下,新书热销《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个人公号“涔汐”(id:zhangcenxi99),微博@张涔汐,个人微信:cenxi9966。
我能活着,是因为戒酒。
戒酒后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
在酗酒的日子里,我们经常会在非常难受的时候很严肃的发誓“再也不喝了。””我发誓要一年不喝。”,从心里说,我们真的是不想再喝醉了。当然有些人会有所保留:说这个誓言只是针对于“烈酒”,而不是啤酒。其实啤酒与葡萄酒也会让我们喝醉,只是需要喝更多的量来达到与白酒一样的效果。我们喝啤酒与葡萄酒醉酒所受的伤害同我们喝烈酒一样。
然而,过一段时间,誓言和痛苦的记忆都会被抛之脑后。我们在某个时刻又开始喝酒了。我们的“永远”总是不能持久。
当然其中一些人确实信守诺言戒了很久,2个月、半年、或者一年,直到时间到了,我们觉得应该可以自由的、控制性的喝酒……我们又复饮了,很快落入原来的麻烦中,同时带着新的内疚与悔恨。
酒依赖是一种永久的、不可逆的疾病,我们大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保持清醒不要发长期的誓言。更实际、更有效地说法是:“我只是今天不喝酒”。
也许我们昨天喝酒了,但可以决定今天不喝。无论遇到什么诱惑和愤怒,我们尽我所能努力避免今天喝第一杯酒。
如果饮酒的愿望过于强烈,那就把24小时分成更小的单元——至少一小时——我们可以忍受这种暂时的停酒引起的不舒服,那再多一小时!再一小时!再继续下去。我们今天成功了,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明天也能做到。
“24小时”计划是很随意的。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重新开始,无论我们在哪儿。在家,在工作时,在医院的病房,在下午的4:00或早上的3:00,我们可以决定从任何时候开始在未来的24小时或5分钟内不去沾酒。
我们只是尝试着过好今天(现在),仅仅为了保持清醒--它的确奏效。一旦这种思维方式成了我们思想中的一部分,我们发现以24小时为一阶段的生活对于处理其它的一些事情同样有效和令人满意。
弗朗西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当你想用意志力“硬扛”一件事的时候,短期有效,长期必然失败。
而习惯是不用思考即可做出的行为,也就是我们不需要运用内心的意识就能做出的行为。
习惯是日常生活中的无形架构。每天我们几乎都会重复大约40%的行为,可以说,习惯塑造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以及我们的未来。如果能改变习惯,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养成好习惯,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想要完成的事。
拥有好习惯,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轻松,很多日常琐事也会消失不见。
所以说用心培养好习惯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