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腐败窝案频发”权力怎会屡屡失控?

来源:作者:时间:2017-07-12 20:52:39点击:

   昨日,最新一期广东省纪委机关刊物《广东檔风》披露了中山市工商系统腐败窝案。据统计,中山市工商局6名班子成员中,4名被立案审查;另有数十名干部和100多名社会人员涉案。该案涉案金额之大、涉案人员之多、问题之严重、影响之广泛,是中山历年来所罕见的。(7月12日《广州日报》)

  近年来,在中央举全力反腐的大背景下,广东省有多名高官落马,且腐败窝案多发频发,一次又一次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3年,江门市环保系统多名工作人员集体职务犯罪,让当地生态环境极度恶化;2014年,广东科技行政系统腐败窝案涉及逾50名官员,正副厅长均落马;同年8月,茂名市原市委书.记、原常务副市长等官员腐败牵出系列窝案,涉案干部被处理多达159人,令人震惊;2015年,广东农垦系统多名权重人物先后落马,农垦系统出现塌方式腐败;2017年,中山市工商系统4名班子成员腐败,涉及多名干部和100多名社会人员,涉案金额巨大、人员众多,为中山历年罕见。

  行政腐败窝案频发,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虽然十八大以来中央打虎拍蝇先后查处了多名高官,各级zf也全面响应中央号召,全力肃清檔员干部队伍,但是像广东出现这样多的腐败窝案乃历史罕见,如此腐败窝案的频发,就必须认真反思是否体制、机制出现了问题?腐败畅通无阻,是否说明内部的自律和约束机制已经失效,当贪污受贿横行、当权钱交易频发、当腐败已形成窝案,这时政治生态已经到了腐烂变质的时刻,若再不严加治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监督监管缺位”是腐败窝案频发的重要原因。地方腐败窝案频发,究其原因,固然会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权力监督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让监督制度成为了摆设,包括上级监察局、地方纪律检察委员会、各级部门纪检委员、单位“一把手”监督主体等集体失职,致使官员的权力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单位或部门的大事小事都是“一把手”说了算,这些人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做到廉洁从政,那么以权谋私、贪腐受贿就必然发生。所以说,权力监督监管的缺位是导致腐败窝案频发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

  遏制腐败窝案还需“一把手”廉洁从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好形象。俗话说:上行则下效!“一把手”的作风正不正,对下属影响很大,如果领导干部能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那么单位的所有干部群众就会遵纪守法、纪律严明,如果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作风不正,那么其下属也会广为效仿,最后就会发生系统性腐败窝案,正所谓: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从。所以说,单位“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手中权力是檔和人民给的,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檔和人民群众,决不能作为以权谋私的筹码,用权需慎之又慎,否则不但葬送了自己还带坏了别人。

  腐败窝案频发,严重损害了檔和zf的形象,给良好有序政治生态的建设致命一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来制约这些失控的权力,而单单靠领导干部所谓的自觉性,腐败仍将继续,广东腐败窝案频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权力监督监管的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此类腐败案件,抓紧建立和完善监督监管的有效机制,让监督监管科学有效,长期化、常态化,如此,才有可能勒住腐败窝案频发的缰绳。

图文推荐